close

html模版種一畝蔬菜 聊城菜農年最高收入9萬 現在很多種蔬菜的年輕人都很有錢,一年收入一二十萬不成問題,比很多上班族要強。 2月4日,莘縣多種經營辦公室副主任張建懷樂呵呵地對聊城晚報記者說。

2月1日公佈的2015中央一號文件油煙處理機連續第12年聚焦 三農 ,其中提到 增收 的字眼達到11次, 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 的表達更是讓人振奮。

聊城是農業大市,在促進農民增收方面走出瞭一條自己的道路,其中瓜菜菌種植就讓農民的腰包鼓起不少,實現瞭 農民增收,藏富於民 。

現狀:

一畝蔬菜棚年最高收入9萬

800人的村莊餐廳油煙味有70多輛車

2014年,莘縣菜農馬建國又獲得大豐收。

馬建國是莘縣莘州街道辦事處後十裡塢村人,傢裡有三個冬暖式蔬菜大棚,2013年是歷史上種植蔬菜收益最好的一年,量價齊升,除油煙機推薦精明能幹的他自然賺瞭個盆滿缽溢。

2014年,蔬菜整體行情比2013年有所下降,可仍比2012年增長不少。

他(馬建國)早春種蕓豆,秋天種圓椒、尖椒或嫁接黃瓜,今年尖椒、黃瓜行情都不錯,加上采用瞭黃瓜嫁接新技術,最好的一個大棚每畝的收入接近6萬。 莘縣多種經營辦公室副主任張建懷對聊城晚報記者說。

不過,馬建國還不是畝效益最高的蔬菜種植戶,莘縣十八裡鋪鎮秦莊村的秦新發在早春蕓豆和秋天西葫中間的45天裡加種瞭草菇,冬暖式大棚每畝年收入達9萬元。

張建懷說,莘縣菜農高收入的典型非常多,一般而言,2014年冬暖式大棚種植戶每畝收入約為3.5萬元,大中拱棚每畝年收入一般為2.1萬元到2.2萬元, 現在很多種蔬菜的年輕人都很有錢,一年收入一二十萬不成問題,比很多上班族要強。

目前,莘縣蔬菜的播種面積達到98萬畝,冬暖式大棚26萬個,大中拱棚種植面積21萬畝,菜農普遍有瞭可觀的收入,日子自然也提升瞭檔次,日用傢電自然不必說,轎車也進入尋常百姓傢。

莘縣河店鄉楊爐村幾乎傢傢有冬暖式大棚,早春種香瓜,秋天種西紅柿,一個800人的小村莊,現在轎車加面包車達到70多輛。 張建懷說。

調查:

瓜菜菌播種面積達370萬畝

收益是糧食種植的4到5倍

談到2014年蔬菜行情時張建懷說,上半年聊城的天氣不好,蔬菜的產量低一些,但是價格比較好,整體上菜農的收益要比2012年提高15%左右,但是秋天以來天氣一直不錯,產量比往年要增加20%到25%,部分蔬菜價格也不錯,菜農總體收益不錯。

聊城市農委蔬菜與棉花管理科李東成科長也佐證瞭張建懷的說法,他表示,盡管2014年因氣溫高,產量大,部分蔬菜滯留在當地,價格較2013年有所降低,但與2012年相比還有不小的增幅。

來自聊城市農委的消息顯示,近年來,聊城市瓜菜菌種植面積穩步擴大,2014年瓜菜菌播種面積達到370.8萬畝,產量1602.3萬噸,產值185.1億元。設施蔬菜面積達到210萬畝,其中冬暖式大棚播種面積64.6萬畝,大中拱棚播種面積122萬畝,小拱棚22.8萬畝。蔬菜產業繼續以強勁的發展勢頭成為引領全市現代農業發展的主要力量。

這樣算來,菜農播種一畝瓜菜菌的平均產值約為5000元。

不過值得註意的是,播種面積並非所占耕地面積,而是所占耕地面積乘以播種次數,聊城蔬菜播種一般為春天和秋天兩次,還有的播種三次。

按播種兩季計算,種植蔬菜每年每畝的產值約為廚房油煙10000萬,從毛收入上看約為種植糧食的4到5倍,即便考慮到蔬菜生產的高成本因素,相比種植糧食的收益也高很多。

特點:

蔬菜規模經營呈現新亮點

科學種植蔬菜技術日益提高

那麼,聊城瓜菜菌種植有什麼特點呢?

李東成說,今年以來,聊城市通過土地流轉,加大結構調整工作力度,促進瞭全市蔬菜產業趨向規模化、專業化發展,全市蔬菜規模經營呈現出新的亮點。

目前,東昌府區、莘縣、冠縣、高唐等地出現瞭綜合農業龍頭項目,對聊城蔬菜生產乃至農業的發展起到很好的示范帶頭作用,提高瞭聊城農業的規模和檔次。

2014年,聊城舉行農業現場觀摩會後,全市掀起瞭發展設施蔬菜生產的熱潮。各地采取組織人員赴壽光等先進地區參觀取經、召開專題動員會、現場會等形式進行宣傳發動。目前,各縣(市、區)以瓜菜菌保護地栽培為重點,大力發展冬暖式大棚、大拱棚、層架式菇房等先進農業設施,蔬菜產業結構調整取得瞭明顯成效。

聊城在蔬菜產銷對接方面也作出有益探索,如2014年4月份,在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國際會展中心舉辦瞭莘縣鮮活農產品推介會,北京大型連鎖超市、餐飲連鎖企業及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的配送公司、瓜果肉食經營大戶等400多傢代表參加這次推介會,與莘縣90多傢合作社、企業面對面洽談。

由於聊城不斷加大科技推廣力度,科學種植蔬菜的技術日益提高,逐步形成瞭較為穩定的科技種植水平。蔬菜生產已初具規模,多茬種植、立體種植、間作套種模式已處於成熟階段,茬口搭配趨於合理,蔬菜品種上市期分佈趨於合理。菜菜間作,一年兩種兩收、三種三收面積逐年擴大,復種指數提高,單位面積效益增加。

新聞觀察:

蔬菜價格波動頻繁 流通組織化程度低

本報訊 目前,蔬菜價格波動頻繁,價格 過山車 現象時有發生,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蔬菜商品的屬性與大市場、大流通的矛盾。 2月4日,聊城市農委蔬菜與棉花管理科李東成科長表示。

蔬菜生產需要一定的生產周期,且又具有鮮活易腐、不易貯存的特點,這種特有的商品屬性,決定瞭蔬菜均衡化上市的難度非常大,而全國范圍的大市場、大流通格局更增加瞭市場均衡化供應的難度,極易發生供求關系不平衡而出現價格波動。

蔬菜價格波動較頻繁的另一個原因是,蔬菜生產和流通主體抗禦風險的能力差,交易方式落後,基本還是沿襲傳統的現貨交易、看貨議價、隨行就市、高進高出的原始交易方式,一旦市場供求關系出現變化,蔬菜價格就發生波動。

還有,目前蔬菜信息的準確性差,不能滿足政府管理和蔬菜生產、流通的需要。蔬菜生產者和經營者需要的是當下的信息和後市的市場預測,而目前的蔬菜信息除批發市場價格信息外,時效性不強,對生產和流通的指導性不大。信息的時效性差使得農業部門在市場變化風雲莫測的今天,尚不具備在對後果負責的前提下發佈指導性種植意見的能力。

目前蔬菜流通的主體基本都是隨著蔬菜產業發展,從生產領域分離出來專門從事蔬菜經紀和經營的菜農及農村富餘勞動力,組織化程度存在天然不足。

在蔬菜批發環節,80%以上的經銷商是自然人,即使是法人,基本也是合夥制和傢族制企業,沒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在零售環節,除瞭超市和個別直營店外,在農貿市場,基本都是個體商販。

蔬菜流通組織化程度也比較低,使蔬菜流通經營主體抗風險能力差,流通效率低,費用高。同時,蔬菜標準體系建設的不完善使蔬菜產品質量難以控制,蔬菜品牌難以推廣,妨礙瞭電子商務、訂單農業等現代流通方式的發展。

(記者 孫克峰)



52208EC405E0E8CE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yw48iu20y 的頭像
    ayw48iu20y

    快樂文青場所

    ayw48iu20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